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北师大钱志亮教授谈家庭教育
一、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1.提高沟通水平:他们读的东西我们也读。2.刺激沟通兴趣:力图寻找共同话题,求认同。3.增加沟通频率:心理催眠。4.讲究沟通策略:母亲→父亲→齐上。5.抓住沟通时机:情绪高兴时。6.选择沟通地点:餐馆、茶馆。7.邀请沟通人员:孩子崇敬的人。8.注意沟通方式:力求心平气和、平等、真实。9.拓展沟通内容:也谈异性与情感价值引导。
二、现代社会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按理说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力量形成一股合力,这个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但是我们会看到今天社会对孩子负面影响的因素太多太多:工业社会追求物质文明导致物质至上、功利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社会转型、道德失范正导向享乐至上、消费主义;竞争的激烈化低龄化正导向不择手段、英雄主义;人口控制、独生子女使得孩子娇生惯养、个人主义;产业结构调整、人才过剩导致分数至上、实用主义;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离婚导致自私自利、杯水主义;否定传统、格调低俗、恶搞明显精神空虚、虚无主义;男不谦谦君子女不贤良淑德,不男不女、自由主义;程序化流水线教学使得学生死记硬背、机械主义。
我们说“现代”是指在当今社会之下,这些影响对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
1.妇女解放、参与工作。妇女解放了,能顶半边天,可以参加革命工作了,和传统的女主内,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夫妇在教育孩子的分工方面就需要重新做调整。
2.人口控制、独生子女。今天的社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而这一个孩子使得人们的育儿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及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不经意之间对孩子的娇生惯养以及无原则地去爱孩子,或者战战兢兢的心态一定会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态度。
3.竞争激烈、日益低龄。今天的竞争日益低龄化,日益激烈化,使得孩子从小就疲于奔命,很多家长在做拔苗助长的事情。
4.市场经济、消费方便。今天社会的市场经济提倡消费,而且消费日益方便了,把很多家庭服务和家务活慢慢地都推向了社会,孩子再也看不到父母为孩子忙碌的身影,亲情越来越远。
5.开放观念、个性自由。今天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解放,观念越来越开放,更崇尚个性化的生活,所以一不高兴就离婚了,离婚之后单亲抚育孩子的成长又遇到了很多挑战。
6.交通便捷、更多流动。还会看到今天交通便捷了,两地分居的现象越来越多,人口流动更为方便,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着,父教的缺失对孩子人格的负面影响很大。
7.家电普及、生活便利。今天家电普及了,生活便利了,把家长从繁重的家务活当中解放出来,家庭有了更多的闲暇,我们是不是把这些闲暇都用来和孩子在一起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8.传媒扩张、无处不在。今天传媒扩张无处不在,当孩子面临着诸多纷繁信息的时候,当家长面临着诸多家教理念的时候,究竟哪些是对的,怎么来选择,家长有时候都很难做判断。
9.贫富分化、差异扩大。今天贫富分化越来越大,家庭和家庭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导致今天家庭的不稳定性在提高,孩子和孩子之间就会存在着一种盲目的攀比。 10.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今天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业越来越好,所以很多家长不再是养儿防老,生育观念有了变化,“养了孩子之后能不能给我防老”慢慢有很多改变的情况。
11.城镇化、都市化生活。城市生活越来越明显,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自己的父母到一个新的地方组建自己的家庭,我们会看到传统中四世同堂、共同抚育孩子的现象越来越罕见了。
三、价值观念变迁带来诸多挑战
社会的变迁还使得很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社会观念正经历着由求统→兼容、依赖→创新、封闭→开放、平等→竞争、义气→契约、慢节奏→快节奏、道德为先→德法并重、义利统一转变的过程当中。这些价值观念使得家庭教育也面临着很多的艰难抉择与挑战。
南朝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当中这样说:“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家庭当中最亲近的莫过于此三,但看看今天家庭中还有多少亲近呢?
传统当中一般都是强调父子有亲,父母亲和孩子之间一定是有亲近的,有亲才会有爱。可今天父母亲和孩子之间还有亲近吗?有钱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的幼儿园、小学,一个星期见一次,还问星期六、星期天能不能不接。没钱的父母出外打工,把孩子扔在老家,一年可能才见一次。试问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来传承?
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夫妻有别,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角色扮演上是有区别的,男主外,女主内,当然今天社会变迁了,这一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当中也是强调夫妻有别,严父慈母。可是今天有多少父亲是严的,有多少母亲还慈呢?试问在座的妈妈当中,说我从来没有打过我家孩子的又有几人。
传统家庭人伦当中特别强调兄弟有悌,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兄友弟恭。现在孩子倒希望有“悌”,可是没有兄弟姐妹可“悌”。这样孩子同辈交往的缺失让他很难理解什么叫友爱、什么叫宽容、什么叫仁慈。
传统文化当中特别强调长幼有序,出门谁先出谁在后面跟着。可是今天长幼已经没有序了,爷爷是孙子,孙子成爷爷了;过去学生是敬重老师的,现在成了老师怕学生了。
社会变迁之后,我们今天家庭教育使得很多孩子被异化了,今天孩子被成为有知识无智慧、有成绩无常识、有能力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但不懂得节制,有目标但缺失理想,有技能无灵魂,有学位没品位,有个性不懂合作,有心动却没有行动,有的是效率忽视的是公平,人越来越异化了。所以我们呼唤现代社会中合理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在孩子成长当中应该扮演恰当的角色。
四、现代家长角色的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分别有以下几点:
1.定位舍本求末。我们今天的家长重喂养轻教养、重认知轻运动、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重智力开发轻涵养智慧、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灵魂塑造、重学习结果成功与否轻学习过程快乐与否、重规范轻道德。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从老师和家长这里学到的是勤劳、善良,学会的是自强不息,学会的是好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认真做事,那边即便他今天的学习成绩不好,哪怕是倒数第一,您用不着替他担心,因为“才”的不足“德”完全可以弥补,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有他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2.夫妻角色颠倒。清醒的脑袋应该知道,如果夫人告孩子的状了,男人一定对孩子要严加教育。传统文化中的夫唱妇和、夫唱妇随。父亲的职责就在这儿,所以叫慈母严父。这就是女人在扮演书记和政委的角色,在调和着家庭的矛盾。今天的妈妈是这样的吗?不,回来之后说“宝贝,渴了,喝点水,饿了吃点饭”,然后盯着写作业,哪儿不对劲,动手就打“谁叫你这样写的”,啪,打上去了。你不但是母老虎,还是神经病的母老虎。
3.亲子辈分搞乱。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在一个孩子12岁之前,你没有必要向他解释你制订每条规矩的原因。有些事你可给孩子一些选择的余地,但有些要他们做的事却只能以命令的方式而不能用提问的方式。一个孩子打小必须懂得什么叫服从,什么叫规矩,什么叫规则,否则你家孩子将来到哪儿都矫情。
4.家教奖惩不立。奖惩不立,所以风化就败掉了,家风不好就完了。忽视惩罚不行,否则,孩子将在同一个地方第二次、第三次地摔倒。如果孩子看不到他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他就很可能吸取不到教训——公平合理地处罚并没有什么错,不过惩罚要与所犯错误相关联——不要“秋后总算账”,要与所犯错误的程度相当——不要感情用事。忽视了奖励也不行。奖赏是对对方基本的肯定,每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孩子对精神奖励的渴望胜于物质奖励。奖赏孩子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的评价,滥用“赏识”是欺人自欺的自慰。
5.父母口径不一。要对两口子一块对,要错一块错,千万不要一个对,一个错。当家长们毫不隐讳地在孩子面前为家庭问题争吵时,孩子们会感到迷惑,没有安全感;孩子会钻你俩的空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一定要团结统一,分歧要在私下里解决,要让孩子确信你们在家务活、日常杂务、作息时间以及禁止打架、偷窃、撒谎等规章制度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使一方强烈反对另一方的某些观点,孩子在场时也应作出暂时的理性让步。
6.过多否定责备。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别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待问题,应该对事不对人,尽力避免说“总是”和“从不”,喋喋不休地指责孩子的缺点等于精神折磨。宽容孩子尝试错误,对孩子的错指出并予以纠正,让他知道你相信他能按你所期望的做好,即使他这次没做对,不要动不动“你总是……”“从来不……”各位家长你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他才会认真听,改得越好。
7.过高期待成绩。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态度不认真,那就错了。孩子的学习不好大多是由于学习能力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有10%到30%的孩子存在着学习能力障碍。这是由于孕期不良环境,生育时早产、难产、剖腹产,人工喂养、隔辈抚养、过早教育、过度管教、缺乏室外活动、学习机会剥夺等原因造成的,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和治疗,而不是打骂所能解决的。一个孩子能不能高智商、读书成绩好不好有九个因素决定,即父母智力正常、远血缘通婚、母亲有性高潮、春季出生、母乳喂养、睡眠充足、勤于运动、体重适中、吃好早餐。这九个因素具备的越多孩子聪明的可能性越大。
8.不忍吃苦受罪。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我们会看到,古今中外让孩子去读书去学知识,把知识看成是一个人发展非常重要的本钱。而在以知识为本位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一个孩子来说,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在哪里,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素养都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个体发展的基础!否则说我其他的素质高,就是无知,无知绝对不是一种素质。
五、父母亲的角色分工
面对孩子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天做父亲、做母亲在孩子成长当中角色要有所分工。
1.父亲的角色。我呼吁我们的父亲在孩子成长当中不要无为而治。男人今天面临着很大竞争压力,这个沉重的社会压力会让我们不得不去辛苦地在外面劳作,但是一个人要记着,事业的成功是一时,家庭的幸福是一世,尤其是孩子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四十岁前看老子,四十岁后看孩子!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在两个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是智慧的启迪,二是人格或者是做人的一种引导。难怪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父亲跟孩子呆的时间越长,孩子的后劲越足。
2.母亲的角色。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也应该扮演好自己理应扮演的角色。我们会看到今天的女性和过去不一样,过去女人不工作就在家里,现在除了要教育好孩子之外,还要到社会上工作,说难听点今天的男人“无能”,你的工资不足以让你的女人在家里呆着。今天的女性我个人以为并不是真正的解放,而是更沉重的负担加在了身上。白天和男人一样去工作,下班之后孩子的成长当中很多问题更多的是由母亲来承担。母亲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两块最重要,一个是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生活的习惯一定会向孩子的学习习惯迁移。泰戈尔深情地写到“播种习惯,收获人生”。李嘉诚先生说过“播种习惯,成就事业”。母亲对孩子的另外一个影响在“情商”,我们发现今天这个社会高智商的人都在给高情商的人打工。俞敏洪不是说,他们大学毕业时的前五名都是在给他这个倒数第五名的人在打工吗?
六、家长不是那么好当的
亲子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性。这是亲子关系当中最重要的特点。也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生命萌芽的时候起,就确定了父母的角色身份,父母对子女来说是唯一的、无可替代的。
2.社会性。意味着父母没法推托对孩子的养育。所以家长要尽对孩子教育、养育的义务,教育他成人、成才。
3.持续性。父母是一个没有退休的、终生套牢的职业,从孩子一出生到自己生命的结束,而且在不同时期父母将会遇到不同的成长问题。
4.深刻性。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潜移默化的深深烙印:父母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影响,对子女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最深刻。
从亲子关系的特点我们看到了父母亲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亲子关系的自然性告诉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便离了婚,父母还是孩子的爹和娘,逃脱不了干系,任何时候你问孩子你爹是谁、你娘是谁,除非他不愿意说,绝对不可以随便说一个其他的人。
亲子关系的社会性要求夫妻要尽社会义务,各司其职,必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孩子提供应尽的抚育义务。
亲子关系的持续性告诉我们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家长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亲子关系的深刻性告诉我们父母在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需要我们时刻地言传身教,注意细节,检点自己。
七、对孩子什么最重要?
在教育学当中一个孩子的发展包括三大块,一个是能力,一个是身体,一个是人品。其中能力是基础,体质是支撑,人品决定了他将来能否出人头地!
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比较重要的一个资本,能力包括实际能力(知识、技能)、潜在能力(学能、创造力)、社会能力(自理、应人、应物)三个方面。上世纪80年代强调得比较多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90年代提出教育的“两个核心”,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孩子能力的第二个方面,是潜在能力。进入到21世纪,今天课程改革围绕着一个核心就是培养孩子的第三种能力,那就是社会能力,包括孩子的自立能力、应人能力和应物能力。
身体包括体质(具全、无病、身高、体重)、体能(耐力、灵活、速度、力量、柔韧性)、健体(锻炼方法、锻炼习惯)三个方面;如果把一个人众多的成就看作是零,那么身体是那些零前面的一,没有了一,零再多,还是零!
人品包括人格(兴趣、性格、气质、情绪)、品格(人品、德性、遵纪)、风格(做人、做事、个性)三个方面,最终孩子在社会上能不能出人头地、出类拔萃或脱颖而出,得看他人品的状况。过去教育者比较关注孩子的人格和品格,而今天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在单位当中能不能迅速地被委以重任,能不能迅速地成长起来,得看他风格,那就是做人的风格能不能被大伙所认可,做事的风格会不会被某个领导所赏识,而个性风格能不能被群众所接纳。
什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
当然是生命和健康,活着最重要!任何以牺牲孩子健康为代价取得所谓的成就都是不足挂齿的!
其次是他的人品。一个孩子一辈子可以不去做什么学问,但是他走到哪儿都要做人。
第三个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格。人格健康的孩子说话是嘎巴脆的,走路是脚底下有弹簧似的,看上去是喜庆的,心态是阳光的、积极的、向上的、奋发的、进取的!人格健康的孩子生活中有一些挫折和困难,不用担心,他苦中能找到乐;而人格不健康的孩子说话有气无力、走路没精打采,心态是灰暗的、消极的、退缩的,将来物质条件越丰厚,他活着依旧感受不到幸福,甚至很痛苦。
第四个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之气。人和猪最大的区别在于,猪死了才肯做贡献,而人是活着的时候就想着为身边的人和自己生存的社会做点事。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死了之后没人想、没人探,就是因为他没有人气。独生子女的今天,一个孩子要没有了人气、没有了朋友是非常可怜、非常可悲的。
最后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之才,是孩子的才华、才学、才艺、才干、才气,排在第五位。但是今天有些家长往往容易本末倒置,看一个孩子往往先看他的学习成绩怎样,这就错了。至于说一个孩子的家庭出身,他的性别、他的长相、他的身高、他的漂亮指数不足挂齿。
八、今日做父母要注意啥?
1.不要否认梦想。一个小孩在外面玩的时候看见天上的月亮,就对妈妈说我长大了要跑到那个上面去,妈妈说,好啊,宝贝,别忘了,妈妈在家等着你回家。这个孩子叫阿姆斯特朗——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2.不要一成不变。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你的孩子。今天这是他的弱点,未必将来就是缺点。要记得您家的孩子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了不起的人物!
3.不要只凭经验。有好多事,我当年就是这样,没错,第一次过,第二次过,第三次过,第四次就过不去了。时过境迁了,老革命也会遇到新问题的!
4.不要转移压力。不要把我们焦虑的情绪向孩子传递,他弱小的身躯何以承受如此的重负?
5.不要强行灌输。有时候需要迂回、需要委婉,需要给孩子一个台阶。孩子的成长本身有他自身的规律,就像刚才俞敏洪先生所讨论的,孩子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6.不要随意惩罚。棍棒之下未必能教出人才,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没了孩子的自尊、自信,有什么好?
7.不要只盯缺点。成绩不好,身体好,爱劳动、人缘好,都是你的强项,因为成绩不是孩子的唯一。
8.不要拔苗助长。大家都知道,拔苗助不了长,反而摧残了苗,得不偿失的!
9.遇事要多沟通。多跟孩子沟通,多跟孩子的同学、同学家长以及老师沟通。
10.加强投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是金钱的投入,还是精力和时间的投入都很重要。
11.适可而止。差不多就行了,把握好一个度。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有两个原则,一是学有余力,二是兴趣。离开了这两个什么也别谈。
12.防微杜渐。不要等出了问题,孩子已经迷恋网络了,才想起把他拽出来,买电脑的时候要告诉他这是个学具不是玩具。